专家解析眼部血管瘤
· 2017-07-25 06:42:42发布· 已有人阅读
婴儿眼部血管瘤多数发生在出生3个月之内,随后的3个月增长较快。原发于眼睑皮肤者,1-2个月内可波及全眼睑及面颊部。婴幼儿眼部血管瘤可分为表层、深层和综合3种类型。
表层毛细血管瘤仅限于真皮内,多发生于出生1个月内,随后的1个月发展甚快。可单发于眼睑皮肤,也可多发见于身体其他部位。该类型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稍隆起,呈鲜艳的深红色,表面有许多小凹陷,如同草莓样,故名草莓痣或草莓状血管瘤。
而对于病变较小者则仅呈点状,大者可波及全眼睑及颜面部。以手指压迫可褪色,手指离去后又恢复红色。轻度擦伤和搔抓可引起出血另外,对于深层毛细血管瘤来说,常侵犯眼睑深层及眶隔之后部,也有少数病例病变限于眶内周围及中央间隙。多发生于上睑内侧,局部肥厚或扁平隆起,皮肤或结膜透见紫蓝色肿物,哭闹时肿物增大。
血管瘤的类型有十多种,以前的血管瘤教科书上曾说,血管瘤一般分为增生阶段、稳定阶段和退化阶段,所以被许多医生理解为血管瘤会自然消退,但在临床上,血管瘤几乎不会自然消退,往往到退化阶段时,已侵犯破坏正常皮肤组织很久,并已出现可怕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所以家长朋友不能拿着孩子的生命健康做赌注,去等待那个十分渺茫的自然消退期。

1、早期眼眶血管瘤患者一般无任何自觉症状,一般视力正常,眼球活动也较好。随着血管瘤的不断增大,症状也逐渐明显。发生于眶前部外凸生长的血管瘤可以触及,质地中等硬度,有弹和囊感,一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
2、导致患者侧眼球向正前方突出,但对眼球运动影响较小;造成眼球偏位,眼球运动受限,在患者眶缘处,多可触及带有弹的柔软光滑肿块,边界不清,无压痛,有时有压缩;
3、部分肿瘤向眼眶外发展时,可见皮肤呈蓝色不规则肿块;随疾病发展,眼底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如视网膜出现放射条纹,视神经充血,边界模糊,静脉扩张直至视乳头水肿或视神经萎缩,随着压迫程度的加重,患者视力会出现逐渐下降,更有甚者会失明。
血管瘤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等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过高,会导致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相对弱 势,导致血管细胞过度分裂增殖,血管过度增生,从而形成血管瘤。
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都采用手术、冷冻、光动力等方法,通过外部破坏的方式来治疗血管瘤 疾病,但此类治疗方式会造成皮损、感染等严重后果,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使细胞组织形态发生变化,所以如何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范围成为治疗血管瘤且不留疤痕的关键。
“光导消融疗法”不是一种单一的诊疗技术,而是涵盖了血管瘤显微超声诊断技术、血管增生阻断技术、内皮细胞凋亡技术、皮肤再生重建技术技术等多种技术的规范化联合诊疗体系,疗效好,无痛苦、不留疤,被认定为血管瘤标准化诊疗体系。
光导消融疗法治疗血管瘤一般5分钟显效,48小时即可控制瘤体增长,轻者1个疗程即可消失,中重度患者1—3个疗程即可,安全无痛,愈后无疤痕。
温馨提示:家长如果发现宝宝出生后眼睑,结膜有红色斑块或肿块,或者眼球有紫红色包块,无论大小先到医院做初步检查.平时的生活中要提高对于血管瘤的认识,便于及早发现血管瘤,及时治疗,避免给患儿带来更多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