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女儿血管瘤,父亲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 2018-01-19 07:31:40发布· 已有人阅读
今日头条健康频道讯 古有孟母三迁,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费尽周折。现在,东北却有一位汉子,也是为了孩子,四处求医,几经波折,其中用心良苦,让人动容。
这个坚强的东北汉子,并没有大家印象中东北男人高大威猛的身材,瘦瘦弱弱的他却有着一颗无比疼爱女儿的心。十多年的求医路,他积攒下一百多张火车票,但其中没有一张是卧铺,包括曾经去广州的一次,两天两夜的火车。
在女儿刚出生后两个月,他就带着孩子到了哈医大附院,但医生说需要手术,因为孩子小,风险也大,就没有做。
在女儿三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因为家在牡丹江市一个偏远的农村,主要收入就是靠着家里的十几亩苞米地。每年秋后卖了粮食,他就带着这些钱开始给女儿看病,钱花完了,就回家。周而复始,十几年从未间断。
有人说他傻,每次出去花了钱也没治好,还总是被黑门诊骗。但他说:“我没有什么文化,不知道到底哪里好,万一真有效呢?我不能因为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就错过机会呀!闺女现在这么大了,这个病老是不好对她心理压力也很大,有时候也说爸爸我不看了,就这样吧。但我不能因为犹豫让闺女的觉得我不管她了,也不能让她觉得看不到希望,无论如何我也不能放弃,这么多疑难杂症都被攻克了,这个血管瘤也一定能看好。
2015年元旦,一个在成都打工的老乡回家,告诉他成都锦一医院能看血管瘤。经过电话咨询,1月12日,他带着15岁的女儿,早晨6点出门,从老家坐3个小时汽车到牡丹江,再坐5个小时汽车到哈尔滨,到了晚上八点半坐上开往成都的火车,经过2天4个小时个小时,终于到了成都。
我见到父女二人是1月14日早晨7点半,父女二人的脸上都透着疲惫,在他就诊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对康复的深深的渴望。女儿文静而懂事,如果没有青紫色高高凸起的舌头、肿大的腮部,绝对是一个美女胚子。为了让腮部显得小一些,她总是抿着嘴,吸着腮。从病情上来看,这是舌头静脉畸形和腮部淋巴管畸形血管瘤,虽然血管瘤比较大,但不是非常难治的那种。但因为多年来不规范的治疗,孩子的舌头和腮部医疗性创伤还是不少,腮部已经有轻度的纤维化。
住院后,经过一周的治疗,一切变化都在预期范围之内,这让我们也很欣慰。在知道了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后,血管瘤基金会也送来了近4000元的救助基金,医院给他们尽可能的照顾,给他们分配了单间,并免了餐费等。
2015年2月23日,他带着女儿再次经过两天两夜的奔波,来到医院复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我们高兴的发现,他女儿的血管瘤已经消失近三分之一,这让他充满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从康复情况来看,再治疗一次,恢复上一段时间,差不多就康复了。
因为3月2日开学,2月28日做完较后一次治疗,他们踏上回家的火车。之前聊天中我们得知,因为车票紧张,他们只买到了回去的站票,2天多的列车旅程,站着回去,其中的辛苦,我们谁也无法体会。
无论如何,也要圆了这对父女的梦想。这是主任说的。是的,为了这份父爱,也为了所有血管瘤患者、家长的梦想。我们只能更加努力,学习创新更多更好的技术,不让下一个父母,再跑这么多的路,不让下一个孩子,再受到这样的波折。